十二岁嫁叶挺,二十九岁离了婚,九十一岁死后葬在叶家祖坟
一个女人的生活往往是艰难的,在封建社会中,妇女的生活尤其如此。
在封建社会,有许多童养媳,她们往往因为家庭贫困而早早结婚。她们不结婚,而是被买来做苦力,以便长大后能继承丈夫的姓氏。
鲁迅和许广平的故事是众所周知的,但叶挺的故事却不那么出名。叶挺和他的妻子心意相通,婚姻幸福。
事实上,他在中国有一个孩子的妻子叫黄春,她活了91岁,被认为是叶挺的妻子,度过了她的余生。
叶挺的妻子李秀文
叶挺是著名的战争将军,他的死让很多人感到悲伤。
年4月8日,叶挺和他妻子乘坐的飞机坠毁,两人同时死亡。死亡和他的爱人一起,成为叶挺和他的妻子李秀文最后的慰藉。
叶挺和他的妻子在年相识。叶挺喜欢李秀文对革命的喜悦和热情,而李秀文则欣赏叶挺的进步思想,欣赏他的诗歌,赞扬他字里行间隐藏的伟人之志。
他们结婚时,李秀文只有18岁。
婚后,他们志同道合,一起在革命的道路上奋斗。虽然刘秀文出生在一个富商家庭,但她并不是一个有个性的年轻女子。
李秀文待人温和,在丈夫为革命而战的过程中,继续为他发挥着自己的作用。在她和叶挺一起当兵的日子里,她从不抱怨军队生活的艰苦,而是拾起一切,让她的丈夫不受困扰。
她还尽可能地帮助军营里的士兵,受到了很多人的称赞。为了支持妻子的革命事业,他曾经还用父母的抚恤金和从别处筹集的钱为革命军购买武器,并亲自送到万川南。
当叶挺被释放后,他和他的孩子们追着他的妻子跑,没想到这对夫妇会一起死在特务的手里。
她既有传统妇女的坚韧,又有革命者的狂热。作为叶挺和革命者李秀文的妻子,她的生活非常平静。
叶挺夫妇的爱情故事被后人传唱,这两个人的革命精神也被不断传颂。
叶挺的新娘黄春
但是,叶挺夫妇的革命爱情故事,不过是另一个女人生命中的一把苦酒,不知不觉地流进了别人的历史。
这个人就是叶挺的原配妻子黄春。
在封建社会,童养媳通常比丈夫的孩子大,社会和家庭地位很低。一旦她到了丈夫家,她就成了家里的仆人,做所有的农活,做饭和洗衣服。
如果她不幸落入一个暴力家庭,往往在成年之前就被折磨致死。叶婷同父异母的妹妹在她十几岁的时候就死在了婆婆家,黄春进门后不久,她的两个妹妹就被送去做了新娘。
叶婷很不服气,但她当时只有10岁,而黄春已经12岁了。在与父亲就伴娘问题的争论中,叶婷无法说服父亲把黄春送回去,并把她的姐妹带来。
最后,叶挺被斥责为"无视传统"。
没有讨论的机会,也没有有效的行动。叶挺只能抱怨,但当他看到比他大几岁的黄春时,他无法忍受。每次上学前,叶挺都会偷偷地看一眼黄春,但他们很少说话。
当他看到黄春有工作要做时,叶挺会二话不说就去做,这让黄春非常高兴。随着叶挺年龄的增长,开始出国留学,他们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少。
后来,叶挺因为自断手脚而被捕入狱。出狱后,他被开除,去了一个新式的学校。在这期间,他接触了许多先进的思想,当然,对家庭的奴役更加不满。
他决心到外面的世界去参加革命。
被抛弃的童养媳
然而,叶挺后来迫于父亲的压力,嫁给了黄春。
结婚前,叶挺和父亲达成协议,可以结婚,但结婚后他要去外地读书,家里不能干涉。叶挺结婚后,两人都有一个儿子,但不幸的是儿子早逝。
此后,黄春一直和嫂子们生活在一起,直到她再次见到叶挺,叶挺向她提出离婚,并给了她一笔钱,自此两人断了联系。
叶挺在国外再婚,但黄春却没有。
离婚后,他在29岁时买了一间尼姑庵,空闲时吃喝玩乐,忙碌时种地。他一直孤身一人,直到91岁去世,在外人看来还是叶挺的妻子,他死后被埋在叶家的祖坟里。
那时候,黄春不知道革命意味着什么,她只知道她在天地间崇拜的、发誓的男人已经抛弃了她。她的丈夫回来后和她离婚了,因为他在外面有了别的女人。
她丈夫娶的女人是个知书达理的女人,是个有名的女人,他永远无法与之竞争。黄春没有权利拒绝,他必须接受。
黄春除了接受,什么也做不了,他甚至没有权利叫他的情妇。在那个时代,离婚只伤害女人。
事实上,有很多人像叶挺一样。家里有一个童养媳是时代的标志,但与童养媳没有明确的界限往往意味着封建思想还没有被完全抛弃。此时,许多接受了新观念的人决定离婚,而童养媳则遭受被抛弃的命运。
结婚和离婚对已婚女孩来说都不是一种选择。她们不得不与亲戚生活在一起,而男人则叫嚣着要革命,要与封建社会彻底决裂。男人可以再婚,许多人满足于有一个受过教育和有文化的妻子。
但这些女奴往往选择从一而终,不想再婚。思想自由成为时代的标志,离婚的封建婚姻成为时代的典范。而那些没有经过农村革命洗礼的妇女则成了时代的受害者。
这些妇女被扔到了历史的车轮下,被碾压得一尘不染。
现在还有人说,人活在世上就是为了受苦,无论他们是男人还是女人。实际上,这是封建统治者用来剥削下层工人的一个大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