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竺桂(学名:CinnamomumjaponicumSieb.),又名大叶天竺桂、竺香,山肉桂、土肉桂、土桂、山玉桂。樟目樟科植物,常绿乔木,高10-15米,胸径30-35厘米。
枝条细弱,圆柱形,极无毛,红色或红褐色,具香气。叶近对生或在枝条上部者互生,卵圆状长圆形至长圆状披针形,长7-10厘米,宽3-3.5厘米,先端锐尖至渐尖,基部宽楔形或钝形,革质,上面绿色,光亮,下面灰绿色,晦暗,两面无毛,离基三出脉。圆锥花序腋生,长3-4.5(10)厘米,总梗长1.5-3厘米,与长5-7毫米的花梗均无毛,末端为3-5花的聚伞花序,花序无毛。花长约4.5毫米。花被筒倒锥形,短小,长1.5毫米,花被裂片6,卵圆形,长约3毫米,宽约2毫米,先端锐尖,外面无毛,内面被柔毛。有很好的药用价值和观赏作用。产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及台湾。
生长习性
中性树种。幼年期耐阴。喜温暖湿润气候,在排水良好的微酸性土壤上生长最好,中性土壤亦能适应。平原引种应注意幼年期庇荫和防寒,在排水不良之处不宜种植。移植时必须带土球,还需适当修剪枝叶。对二氧化硫抗性强。
主要价值
经济价值
枝叶及树皮可提取芳香油,供制各种香精及香料的原料。果核含脂肪,供制肥皂及润滑油。木材坚硬而耐久,耐水湿,可供建筑、造船、桥梁、车辆及家具等用。
园林用途
天竺桂由于其长势强,树冠扩展快,并能露地过冬,加上树姿优美,抗污染,观赏价值高,病虫害很少的特点,常被用作行道树或庭园树种栽培。同时,也用作造林栽培。
药用价值
根、树皮(桂皮)、枝叶:辛,温。祛寒镇痛,行气健胃。用于风湿痛,腹痛及创伤出血。
以树皮和叶入药。全年可采,剥下树皮阴干;叶随时可采,鲜用或阴干。
性味归经:甘、辛,温。
功能主治:温中散寒,理气止痛。用于胃痛,腹痛,风湿关节痛;外用治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根皮或根25~35克;外用适量,树皮研粉,水调或酒调敷患处。
来源:搜狗百科百科中国国情-中国百科如果您喜欢此类文章,请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dayeanyea.com/dyayls/156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