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台山风景区位于益阳市安化县境内,与常德市桃源县西安镇相隔仅40公里。这里,群山连绵,常年云雾缭绕,“大叶茶”在此恣意生长。
“你们桃源县的大叶茶,就和我们‘云台大叶’一样,叶缘平直、叶尖渐尖。”向我们介绍的,是益阳市安化县云台山八角茶业的第三代“茶人”龚意成。
春节前夕,记者跟随全省年“新春走基层”益阳行来到八角茶业,聆听了一个关于茶业传承的故事。
“我爷爷创办企业时,就提出了一个‘三不’原则,即不做代加工、不收外地茶、不卖半成品。”龚意成说,坚持做到“三不”原则,实属不易。这些年,他和爷爷龚寿松、母亲邓超芝一直坚守“云台大叶种”良种的繁育,践行云台大叶“纯料茶”的推广,坚定踏实地走好每一步路,做好每一泡茶。因为这份坚持,让八角茶业在业界内名声大噪。
年,60岁的龚寿松用4万元开始创业,从一个手工制茶坊开始做起。在这个长达20年、三代人摸索制茶的过程中,他们相继开发了4个自培茶园基地,引进自动化生产线,建立全国营销网络……
开荒、守山、见山,是八角茶业的3个系列品牌名,龚意成说,每一个品牌背后都有三代人创业的故事。龚意成带我们走过制茶工厂、木箱仓库、展示厅……除了感受“专业”二字,还有浓浓的企业文化。原来,“90后”龚意成毕业于湖南农业大学茶学专业。果然,专业的事应该交给专业的人做。
“马路溪村的这款茶叶是这几年我们企业的一个爆款。它的成功,也代表着我们提出来‘四方联动’帮扶政策得到了市场的认可。”龚意成手拿产品给我们介绍着,颇为骄傲。
拉出内盒,首先出现的一张感谢信,一面是印有马路溪村支村“两委”公章的信,一面是马路溪村风景图。信下面的黑茶被分为了小包,方便冲泡,每一小包茶叶上印了一个字,合起来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近年来,八角茶业累计通过茶产业直接帮扶了安化县马路镇户名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无偿发放茶苗万株、肥料吨,脱贫户新建茶园基地余亩。
年初,八角茶业帮扶的贫困户茶园进入丰产期,但销售成难题。如何做到防疫、生产两不误,如期收购贫困户鲜叶的同时把茶产品销售出去?
“茶农担心鲜叶原料收购,茶企担心的是生产与销售,乡贤们想买到物美价廉并具有家乡特色的黑茶产品。”龚意成说,为此,八角茶业充分挖掘马路溪村文化底蕴,为其量身定制同名产品“马路溪村(茯砖·天尖)精品礼盒”,每卖出一份产品不仅茶企与村民受益,村集体经济还可增收,村民、村集体、茶企、家乡企业家之间实现“四方联动”,让村民真正劳有所获。
截至目前,“马路溪村”系列茶销售套,为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6万多元。龚意成说,希望通过“四方联动”的帮扶模式,起到“抛转引玉”的效果。茶企们共同把安化黑茶市场“蛋糕”做大的同时,跨界融入新的目标细分市场,为安化黑茶带来无限种可能。
来源:常德融媒
作者:杨 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