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大叶桉叶 > 大叶桉叶炮制 > 正文 > 正文

科技助力水生金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5/3/26 10:51:11
北京专门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etbdf/

本文转自:滁州日报

本报通讯员孙虹杨读俊

夏日炎炎,一大早,南谯区章广镇叶贵家庭农场的负责人盛叶贵趁早凉来到自家建设在原胡集中学里面的陆基桶装水工厂化渔业养殖项目,乐呵呵地观察水流、温度和鱼苗长势,记录下一系列必要的数据,为这一新型养殖模式积累可推广的经验。

渔业是农业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渔业高质量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及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南谯区水产资源丰富,有养殖面积公顷,其中池塘公顷,水库等大水面公顷。近年来该区贯彻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两强一增”行动计划,深入实施“两强一增”,采取推动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水产养殖提质增效、“三产”融合发展等系列举措,推进水产能力和渔业高质量发展,结合市场趋势,大力推广名优水产品繁育,持续抓好水产品稳产保供,满足人民对优质水产品和优美水域生态环境需求。据初步统计,今年上半年水产品总产量1.21万吨,同比增幅达4.6%;繁育鱼苗50亿尾,其中名优水产品黄颡鱼苗达1亿尾、鳊鱼苗2亿尾、鳜鱼苗50万尾,年生产苗种销售额余万元。

强化政策资金扶持,促进产业发展。制定整区推进渔业绿色循环发展试点工作和年中央财政成品油价格调整对渔业补助资金项目实施总体工作方案等文件,推进水产养殖为全区特色产业之一。各级财政加大投入,今年共投入渔业发展资金万元,同时整合涉农项目资金向渔业倾斜,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支持。强化金融服务渔业发展,开展农业信贷担保,拓宽融资渠道,纾解水产养殖户融资难等问题。开展特色农业保险,充分发挥农业保险重要功能,降低农业生产风险,目前已将“小龙虾”养殖纳入特色农业保险,区财政补贴万元。

示范优化带动,推进绿色发展。争取年省级渔业绿色循环发展试点县项目资金万元并开展试点,加强种业生产基地建设。大力推进水产种业建设,清淤亲鱼养殖池塘多亩、改造尾水净化池30亩,新建繁育环道8条,购进增氧机80台(套),引进亲鱼4万多斤。持续提升水产苗种企业繁育能力,财政投入80万元,用于加大渔业种业建设和推广名优水产繁育。开展水产种质资源普查,建立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滁州鲫”保种基地,加大对滁州鲫保种及“育繁推”支持。全区改造7亩标准化、集约化、机械化、智能化规模池塘、养殖基地,有效提高池塘养殖综合生产能力,解决养殖尾水处理能力,提升管护水平,促进水产养殖绿色高质量发展,辐射带动全区水产品供给能力稳步提升,力争年实现养殖尾水资源化利用和达标排放的池塘面积比例在80%以上。

强化主体培育,带动多元发展。区财政扶持80万元,在章广镇胡集村实施陆基桶式循环流水养殖项目。这一养殖模式,是现行条件下新型的水产养殖模式,其优点是占地面积少,养殖密度大、产量高,可实现智能化养殖和养殖污水零排放。现已建成直径10米的养殖桶12个、直径7.5米的养殖桶6个、直径5米的养殖桶6个,配套循环流水、增氧、污水治理等设施设备和平方米塑料保温大棚。项目总投资约万元,年可产成鱼约50万斤,年销售收入约万元,预计实现利润约万元。采取扶持成长性好、带动力强的经营主体示范带动周边水产养殖户转型升级,实现农民增产增收的目的。

注重人才培养,推动科技发展。立足渔业高质量发展,发挥科技支撑作用,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与上海海洋大学、安徽农业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签订科技服务协议,成立专家工作站,聚集人才培养、资源保护、品质提升、智力决策等方面科技力量。继续开展新型农民职业培训,加强土专家培养,今年将培育水产养殖经营主体骨干50余人。持续提升水产种业创新能力,加强与安徽农业大学及有关公司合作,成立战略合作及人才培养基地;加强与省农科院水产所合作,签订科研协议,加强水产优良品种培育。

推广休闲渔业,促进融合发展。综合文旅发展及资金投入,引导水产养殖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把旅游产业、旅游观光、休闲垂钓等休闲活动与现代渔业发展方式有机结合,以各类旅游文化活动和各类农产品直播带货走进田园,实现了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的融合。今年上半年全区休闲渔业产值万元,接待游客2.3万人次,其中休闲垂钓营业额达万元。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dayeanyea.com/dyaypz/1510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冀ICP备2022001669号-4

    Copyright © 2012-2020 大叶桉叶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