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激发小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提高孩子敬畏生命、爱护森林的意识,东莞市林业科学研究所启动“森林探秘”科普教育专项活动,未来4个月将有20多场公益科普活动服务约名学生。
板栗摸起来像刺猬一样
秋天的第一“扎”板栗扎到让你怀疑人生
“哇,好痛啊!”
“怎么像个刺猬一样!”
立秋之后,东莞市林业科学园里的“栗子树林”的种子逐渐成熟。8月28日上午,这片树林里一声声尖叫声传出,参加科普活动的孩子们看到了秋天里的“第一颗”板栗难掩激动,他们当中不少是第一次看到板栗的“真实面貌”。
探险+实验森林游乐园乐趣无穷
板栗树属落叶乔木,所产的果实就是大家熟悉的栗子。现场近20组家庭首先在科普楼跟随专家了解植物多样性的基础理论,随后便前往“栗子树林”寻找种子的旅行故事。
这些全身都是绿色小刺的果实,让孩子们十分好奇,有的徒手轻轻触碰,有的用脚踩踏,有的用夹子“远程操控”。在孩子体验的过程中,自然导师万小艳做了简单的科普:“板栗外面有刺就是为了保护里面的果实,等到果实成熟了,就会裂开让果实出来,这些果实再继续繁衍长成大树。这就是板栗树保护自己孩子的一种方式。”为了让孩子进一步深入体验,自然导师们现场带领孩子玩森林实验室的小实验:板栗溶液+碘酒→变成蓝紫色包合物。
“立体”的科普活动4个月设20余场
家长田女士表示,孩子第一次见到“原生”板栗,刺刺的感觉打开了她的“五感”。“孩子要有一双会观察的眼睛,大自然就是最适合观察的地方。”
“种子的旅行”是“森林探秘”科普教育专项活动第一场活动,该专项活动由市科学技术协会指导、市林业科学研究所主办,市林学会和市绿色低碳经济技术研究院协办,将持续4个月举办约20多场活动,面向中小学生免费招募学员。市民可以通过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植物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陈红锋认为,“应该让孩子从小深入到自然里学习,这样印象才会深刻。课本它是一个平面的东西,你走到自然里面是立体的东西。自然教育就是通过专家多年研究的一些科研成果、案例,帮助大家形成科学研究的思维,希望有越来越多孩子,对科学感兴趣。”
东莞市林业科学研究所高级工程师莫罗坚表示,东莞市林业科学园是市林科所的主要科研科普阵地,同时还被认定为全国林业科普基地,一直持续在举办自然科普教育活动,未来4个月将邀请研究员陈红锋和高级教师阮少壮等专家,以“花花世界”“种子的旅行”“奇妙的昆虫世界”“蝴蝶的蜕变”和“大自然歌唱家”等5个课程教学为主题,带领孩子了解自然科学,走进自然科学。
东莞市林业科学园地处大岭山森林公园内,位于东莞市大岭山镇水朗村附近的林地,基地内现有鱼塘15口,较有价值的大小山谷(沟)有12个。动植物资源丰富,地表植被以人工林为主,主要有尾叶桉、马占相思、果树以及乡土阔叶树种,森林覆盖率达95%以上。林下植被主要有鸭脚木、梅叶冬青、三叉苦等。园内常见各类动物有多种,其中:哺乳类有赤腹松鼠、野猪、臭鼬等;鸟类有白鹭、翠鸟、朱颈斑鸠等。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dayeanyea.com/dyayyf/150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