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阶段的学生在学校度过的时间较长,校园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重要场所,许多学校的校园环境都十分优美,植物资源也十分丰富,以我们学校为例,学校里有:枫香,圆柏,柞树,黄连木,朴树,金桂等众多植物,校园绿化不仅可以给学生和教师带来良好的学习、工作环境,还能够营造轻松舒适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植物的形态结构,对植物产生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
1校内植物资源可以作为生物教学资源
校园内的绿化建设对于学生和教师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中丰富的植物资源可以作为生物课堂中生动形象的教学资源。对于生物教学中植物形态、光合作用、生存进化、遗传变异、种群群落等课程的学习都具有促进作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加形象地理解生物知识。虽然在传统的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软件为学生展示课程中涉及到的植物,但这种方式只能让学生对植物有一个粗泛的认识,不能让学生彻底深入的了解植物,其实际的教学效果也会大打折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校园中的植物资源,让校园植物走进生物课堂,以校园植物作为生物教学资源不仅能够使学生直观的了解、掌握植物的形态特点,也能增加学生对于生物学习的兴趣,在课堂上,教师也可以适当的增加一些提问环节,例如,可以向学生提问:植物的器官有哪一些,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器官是哪个,根有什么作用,花为什么会出现各种颜色,等等。
2校内植物资源可以被生物课堂有效利用
高中阶段的生物教学不能仅仅依靠理论知识讲解,更应该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探究能力的培养,校园内得天独厚的植物可以作为生物课堂的教学材料,应该被生物课堂充分利用起来。对于城市地区的学生来说,他们接触植物的机会较少,大部分都是在电视、网络以及插画书中看到,这种了解方式虽然简单便利,但是同真实植物相比,远远达不到真正的传达效果。在过去的生物课堂教学中,学生们大多通过多媒体课件对植物简单了解,这样的教学效果甚微,因此,生物教师可以充分使用校内植物作为生物教学资源,这种直观的教学方式所带来的教学效果是虚拟教学材料无法达到的,例如,教师在讲解到细胞这一课程知识时,可以事先采摘一些颜色较为鲜艳的花朵,以此作为研究对象,向学生提问花朵的色素分布在哪里,也可以让学生在校园的挂毯中观察同一种花所处位置不同,受到的光照不同,其生长态势具有哪些差异,学生对真实花朵进行观察,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雄蕊、雌蕊、花瓣等结构,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生物知识变得更加生动形象。
3校内植物资源可以被用作实验材料
校园内丰富多彩的绿色植物是生物课堂的“天然实验室”,其中许多植物都能用来作为生物教学中的教学资源,适合在生物探究实验中作为实验材料。在高中阶段的生物课程之中,植物学实验占据了很大一部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校园植物为实验对象,例如,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验来探究红叶植物中是否含有叶绿素“红叶植物中是否含有叶绿素?”,让学生自主探讨分析实验原理、制定实验计划、明确实验步骤,进而得出实验结论。通过这种方式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实验能力,增强学生对于生物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也与当前教育部改革要求相符合。另一方面,学生将校园植物作为实验材料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对校内绿化环境的保护,将“保护绿化”作为实验理念,在采摘绿植时,避免对其他植物进行踩踏,虽然校内的绿色植物十分丰富,但是也不可以无节制的进行采摘,应该时时刻刻秉持“节制”的原则,避免破坏校园生态系统的稳态。
4在生物课程教学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校内的绿色植物是学生进行生物学习的“天然课堂”,是学生进行实地考察的基地,也是增强学生生物知识、开拓学生视野的重要场所。学校相关部门应该加大对学校绿化建设的支持,这也是对教师生物教学的支持,可以在校园内建设生物学习实验园,作为教师生物授课的专属区域,在园内播种种类丰富的植物。在过去传统的生物教学中,教师通常采用理论教学的方式,一些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地区,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教学设施十分单一,甚至没有多媒体教学设备,在课堂上主要依靠教师口述知识点为主,内容也大多只局限于教材,这种教学方式已经很难满足当今的时代发展要求,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走出教室,在生机勃勃的自然界中学习生物知识,将基础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有效结合,学校也可以定期组织校内植物知识小竞赛,鼓励学生踊跃参加,在这样的竞赛中增强学生对于生物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探究能力。
5结语
学校内的植物资源种类繁多,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些丰富的教学材料,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植物资源,利用这种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教学实践中总结经验,注重教学创新,从而为教学水平提升以及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奠定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