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节内容调香师进阶三部曲
一辩香
二创香
下节预告了解头香、体香、尾香
一如何正确的辩香
二用香习惯的养成
三不同场景的用香方式
很高兴和大家分享我在调香工作中的一些经验和心得。在之前的一些课程中,我们系统的学习了香气的分类,以及依据这个分类我们还学习了一些常用的天然香料和合成香料。还有关于调香师必备的一些基本功的内容介绍。那么我们这就基本建立了比较系统而完整的专业概念了。那么之前受限于篇幅以及同学们的专业知识储备,我没有把调香师如何训练基本功,如何真正的进行创作,详细的展开讲解。那么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将会详细的讲解这些内容,并且我们也在这当中精心准备了一些热度比较高的问题,进行解答以期待我们能够共同进步。
我们今天先从调香师进阶三部曲,辨香、仿香、创香开始说起。首先,说起辨香。大家都知道,从字面意义上来说,就是分辨香气。我们首先从分辨香料的层面,总结几个大的方面来说:
第一、我们要分辨不同的香料。
第二、我们要对不同香料的分类有明确的系统的划分。
第三、我们要对一种香料的前、中、后调的渐进变化进行分辨。
第四、根据香气判断香料包含的杂质,并以此为依据判断香料等级以及新鲜度或者说氧化的程度。我们进行辨香实操的前提就是对我们之前学习过的香气分类,要做到心中有数。做到这一点,那么当我们在学习新的香料的时候,就可以迅速地掌握香料的第一印象特点,快速的进行划分、归类。我们之前只对香精成品分解过前中、后、调。那么香料,也是存在渐进变化的。比如所有的天然精油都不是一个单体,都是混合物。关于天然香料的分辨前、中、后调就显得极为重要了。
我们举个例子,比如说甜橙油,这是很常见的一个天然香料。它含有的一些主要组分决定了它的前、中、后调的基本走向。甜橙油的主要成分是D-苧烯,它也广泛存在于所有柑橘类的精油中,挥发快留香时间短,也就形成了包括甜橙油在内的几乎所有柑橘类精油头香的基本特征。而其他的组分,比如柠檬醛、辛醛、壬醛、癸醛,实际上它们也是随挥发很快的萜烯类物质一起挥发的,但是在头香的时间段里,D-苧烯的挥发具有优势,你对中香以及尾香的物质的感知就会变得不敏感,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留香较久的香气组分凭借稳定的挥发速度,在中后段逐渐占据优势,也就形成了中后调。所以,我们在原料的辨香过程中,尤其是对组分较为复杂的天然香料的辨香,我们需要一定的时间,来不断的感知香气的细微变化,从而形成我们对香料的立体认知。时间的维度是非常重要的。这种时间维度的立体认知直接关系到后面我们模仿天然香气的仿香阶段。该如何选择香料,并且如何选择适当的比例来控制前、中、后调的和谐统一。尽可能使得前中后调避免出现脱节,变化越小越好。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在嗅闻天然香料的同时最好再结合文献资料,把精油中天然存在的最重要的一些单体组分,单独的拿出来进行对比,这样会非常直观地分解天然香料看似混沌而复杂的香气。一边是一个完整的天然香气,一边是拆散的香气零件,用整体的不同角度,对比观察特定角度下最重要的零件。在记忆时会使你更加富有想象力和联想能力。这样的辨香,对学习香料是非常有帮助的。
接下来我们举几个例子,我们可以从具有大比例单一成分的香料学起。我们依然用甜橙油举例,甜橙油含有90%以上的D-苧烯,还含有少量的辛醛、壬醛、癸醛和其他一些物质。对比之下,你会发现D-苧烯既是甜橙的主体,也是所有柑橘类香气的主体。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辛醛、壬醛、癸醛有些时闻起来的确还有些柑橘味道的原因了。那么在后面的仿香阶段,我们就能理解到,D-苧烯等一些原料就是我们调配柠檬香精、甜橙香精、金桔香精等等柑橘类香精的必用原料了。那么在创香阶段,比如在创作香水时,如果你需要用到柑橘类的元素,那这些就是必不可少的了。
创香,就是不断的组合组合再组合的过程。在建立了香精的主体之后,根据需要进行必要的调整,就是技巧所在了。当我们认为D-苧烯留香太短,不符合使用要求的时候,我们可以对其减少使用,并对其他组分进行补强。同时还可以加入一些柑橘中本来并不含有的成分,比如香兰素和一些麝香类的原料,就是柠檬香精中经常使用的加强留香的原料。还有我们可以加入女贞醛,很快就可以把一个普通柠檬切换为诱人的青柠檬。同时还可以加入一些自然界中没有的人造成分,这样就可以制造出比天然精油在日化产品中实用性能强大的多的香精。
这些都是不断地在辨香中需要积累的经验。也向我们展示了我们的辨香、仿香、创香有先有后,有很强的内生逻辑。同样的桉叶油含85%左右的桉叶素,也是可以相互比较的。丁香油的主体成分是丁香酚,冬青油和柳酸甲酯,薄荷油和薄荷脑,绿茶和叶醇,香荚兰制品和香兰素,香根油和乙酸香根酯,薰衣草油和乙酸芳樟酯,香叶油与香叶醇,香茅油与香茅醛,它们之间的比较都会非常有意义。
前面我们还讲到了依据气味分辨品质,也是我们辨香必须掌握的技巧。最重要的前提是我们要先建立标准,我们以薰衣草油举例,薰衣草油当中最有价值的有效成分是乙酸芳樟酯、芳樟醇这些物质,这些单体令人愉悦,有非常优美的花香特质,然而即使是较少的桉叶素、樟脑等物质也会搅扰到这种优美的花香,所以原则上香气更甜润优美的薰衣草油价值就会更高。但这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如果这些扰乱花香的单体物质换做了另外的存在环境,则立刻又会变成好的标准,比如樟脑在香樟木油当中的含量就是香樟木油的标准了,只要是在合理范围内,高一些会更好。所以说,我们第一次接触香料的优秀与否,也直接决定了我们对香料标准的认知,令人高兴的是,我们香气博物馆在这一点上做得非常严谨,每一款香料都经过了非常认真的筛选,而且还花费精力稀释到适宜的浓度,确保我们的学员学习后的嗅觉标准非常规范。然而这需要不低的成本来做到这一点,这是非常令人钦佩的。
说了这么多辨香的方法和技巧,我们接下来再聊一聊评香的环节。在学习香料的范围当中,我个人认为,我们是不需要评香的,我们在学习阶段,不必评论,也不要过分强调每一种香料的个人理解,不但不能强调,我们反而要积极纠正很多对香料的“个性化理解”,这是非常重要的。在这个过程当中,其实是在统一我们的“香气语言”。只有掌握共同的语言,我们才能不断地吸收前人的经验掌握一般规律,为未来的创香提供基础。
那么,我们对于已经成熟的香精成品或者是消费品的评香,则是非常好的分析、接纳的过程。在专业领域,我们依然是沿用最传统的感官评价为主,理化指标为辅的模式来判断。在这里我们首先要完善一个概念,那就是头香、中香、尾香,从来不是独立存在的,好香气的标准是它们必须是一个完整的整体,香气前后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差异过大,那么说明香料之间缺乏必要的过度,这是我们应该尽力避免的。我们在实际的评香过程中,该如何界定头香、中香、尾香呢?这其实并没有一个特别精确的量化说法,头香更准确的说,就是你在初段闻到的,体香就是在头香挥散一段时间以后,整体最为均衡的阶段,尾香则是随着时间推移层次彻底打开,逐渐趋向留香最久的几大类香料。比如麝香、檀香、木香、龙涎香等都是常见的尾香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