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不少朋友说,力帆汽车不就倒闭了?为何如今依然活跃于汽车市场,今年也售出了辆。这其中的秘诀到底是什么呢?难道真的是吉利收购了力帆汽车?吉利这个是不是在力帆身上投下的复活药水?
力帆汽车作为我国第一批造车企业之一,如同今天吉利,长安,比亚迪等车型,本可以有很光明的前景,却因为长期沉溺于逆向开发而缺乏自己正向开发经验累积。加上在发展过程中遇到很多问题,导致公司的发展陷入了困境。年初力帆汽车发布“1+4”战略之后,公司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因此自年以来就迅速走下坡路,欠了很多债,销量几乎与无持平,按惯例程序,接下来是破产和解散。
但幸好吉利汽车主动请缨,将力帆收归旗下,而双方合资的全新公司——力帆汽车更名力帆科技。3月11日,吉利集团宣布与力帆汽车达成合作协议,双方将就新能源汽车产业展开全面深度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将携手打造全球的电动汽车研发基地。与此同时,力帆科技以第一款换电车型枫叶80V再次回归汽车生产业务。
在贵人相助下,力帆科技也开始逐步扭亏尾音:年度股东净利润.21亿元,至年一季度力帆科技盈利亿元,已与去年总盈利十分接近。
当然,如今力帆科技更是名存实亡,自吉利进驻以来,该公司一直专注于吉利旗下产品的售卖,如前所述枫叶80V是把吉利嘉际变成纯电车来售卖,只是车头上挂载的并非吉利标。
同时针对的用户群体不在C端而是以出行为主的B端,例如以力帆科技为载体的睿蓝汽车和曹操出行达成以B端市场为核心的协议,双方将研发定制车型使自己更具竞争力,曹操出行则是吉利的网约车平台之一。如果你问吉利汽车的产品怎么做?答案可能会很简单:通过不断地迭代,推出新的产品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但事实上,这个过程是非常艰难的。那就是从产品上,销售上甚至很多方面上,完全按吉利汽车的想法来经营,这个一万多的销售也就等于左手倒推右手。
除以上补足B端市场外,吉利愿意花高价购买重组力帆的主要原因是它的换电优势——力帆汽车自年起正在重新启动换电站建设。年1月12日,吉利控股集团以现金方式收购力帆集团旗下的重庆云图换电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图换电点”),成为国内拥有整车和电池自主研发能力的企业。而且在并购后,该公司还在不断加快换电站的布局,现在已覆盖了国内几个一二线城市的换电站,今后的范围还将不断扩大,估计年内还会新建个换电站。
同时睿蓝汽车还将持续使用GBRC换电平台进行新车型的打造,并借助该平台灵活性推出轿车,SUV,MPV多种乘用车。
综合来看,吉利汽车现在使用力帆科技是消化了部分边缘车型并进行了部分改良后投放至B端,而把力帆科技封装为独立子品牌使其能够被市场更好地接受。但是吉利的这一举动并不代表它已经完成了对力帆科技这一产品的全部吸收和改造。因为目前市场上很多车型都有类似的情况出现,所以我们必须要尽快解决这个问题。毕竟若长时间以吉利之名从事B端市场运营,将对品牌形象造成损害,而现在让力帆科技来完成这一“脏活累活”,可谓一箭双雕,在消化过剩车型、抢占相应细分市场的同时也使力帆这一品牌得以留存。